笔趣阁 www.bqg520.net,大唐键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吐蕃大论、大将朗达扎路恭(唐译达扎为悉诺逻或悉诺,故称论悉诺),汉名马重英。
虽然一手策划了至德年间对唐境的侵扰,不仅践躏陇右,抑且联合南诏掳掠川西,但事实上,马重英始终没有把唐朝当作吐蕃的敌人——他少年时代便仰慕中原文化,习读中国经典,还多次上奏赞普尺带丹珠,说唯有与唐朝和睦相处,才是吐蕃的长治久安之道。
自松赞干布时代起,吐蕃内部就逐渐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大集团,一是传统的苯教势力,一是先后接受文成公主、金城公主从中原带来,或者尺尊公主从尼婆罗带来的佛教信仰的新兴贵族。其中马重英既是和唐派的先锋,又得金城公主赐名,就此成为佛教集团的重要领军人物。
甚至于,当尺带丹珠遇刺后,马重英拥戴挲悉笼腊赞也即赤松德赞继位后,便诬弑主凶手是受苯教信徒指使,从而在吐蕃国内掀起了一场血腥的大清洗。
那么,他又为什么要屡屡兴兵,侵扰唐境呢?这是因为马重英敏锐地意识到,唐朝虽然表面仍很强盛,其实却已然走上下坡路了,中土尚可苟延,却恐难以久守西域。一股恐怖的力量即将从西方杀来,蹂躏佛教世界,直至侵犯吐蕃,目前唯有吐蕃才能肩负起扶持西域诸佛教国,将敌御之于葱岭之西的重任。
这既是一场护国之战,也是一场护教之战!
然而要唐朝主动退出西域,或者卖新赞普一个面子,允许吐蕃兵进入安西四镇,那绝对是天方夜谭。正好天宝年间,唐将擅自开启边衅,夺取了西海之滨的土地,导致吐蕃内部仇唐派势力大长,甚嚣尘上。于是马重英便利用这一舆论,以及安禄山谋叛的机会,谋图切断陇右,将唐军封堵在凤翔以东,以便吐蕃顺利成为西域各国之主。
天宝十年的怛罗斯之战,使马重英开始意识到危机步步逼近,就此开始谋划,至今已然整整八个年头了。
马重英确实比这年月绝大多数人都有远见,但依然受限于落后的交通和通讯水平,这才无意识地迈上了一条并无实际益处的艰难坎坷之路。事实上,怛罗斯之战既证明了唐朝的统治疆域已达极致,难以寸进,同时也宣告了伊斯兰世界的东扩即此告一段落。
就在怛罗斯战役前一年,通过大杰河之战,阿拔斯王朝(黑衣大食)正式崛起,代替倭马亚王朝(白衣大食)统治大半个伊斯兰世界,由此这个从呼罗珊起家的势力将统治中心正式移向西方。而在怛罗斯战役五年之后,阿拔斯王朝第一名将、呼罗珊总督阿布·穆斯林被处死,呼罗珊地区逐渐衰弱下去,直至分裂——已对西域构不成什么威胁了。
在原本的历史上,吐蕃确曾一度占据西域地区,但过大的疆域和过多的战事,反倒拖垮了这个充气般瞬间崛起的高原王国。而伊斯兰势力再谋东进,还得在吐蕃分裂和崩溃之后……
当然了,马重英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,而即便两世为人的李汲,也不可能考虑得如此长远。李汲前世虽然主修国史,对于世界史也是有一定认知的,他知道阿拔斯王朝的主攻方向是东罗马帝国和后倭马亚王朝,不会再向东方扩张势力,但……在他原本的时间线上,并没有怛罗斯之战啊,天晓得这扰动会不会影响到中亚乃至西亚的历史进程呢?
再者说了,他也不可能意识到,马重英欲取西域,是为了防止伊斯兰东侵……倘若知道,一定会拍拍对方的肩膀,说:“老兄你想太多了啦。”
宗教的传播,并不全然受国家武力的影响,说不定你吐蕃在夺占西域之后,也会从佛教转投伊斯兰教的怀抱呢,这谁说得准啊。至于疆域的扩张,即便阿拔斯王朝正处于上升期,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迈过葱岭来。
于是马重英的宏图大志,和李汲的小蝴蝶翅膀,就这样不期然对撞到了一起。
就马重英原本的谋划,是想要对唐朝徐徐施压,迫其放弃鄯城,然后吐蕃军再全力攻打鄯州的。为此曾多次遣人潜入唐境,散播流言,甚至于贿赂高升,要对方主动收缩兵力。奈何高升软弱而颟顸,只知秉持无为而治,不战不和不守不走——倒还不用他死——的策略。
——我只是留守而已啊,你要我主动放弃城池土地?我肩膀弱,扛不起这责任来,想要鄯城,那就自己来取好了。
听闻安禄山已死,唐朝也已收复两京,马重英不肯再等下去了,就此制定了三道攻打鄯城的策略,务求一举拿下,进而迫近鄯州。倘若唐朝为守鄯城而损失惨重,很可能连鄯州都被迫要放弃,则自己的第一步战略目标,就算顺利达成。倘若唐朝死守鄯州,那就趁机南并廓州,北向凉州,重创河西军,直接切断凉、甘之间的联系。
因而今秋战事的目的,不仅仅是一座鄯城,必须调发大军才有可能可成功。于是留尚结悉镇守逻些,马重英与另外两位大尚——尚息东赞、尚赞磨——联袂上阵,主力三万,辅军五万,浩浩荡荡杀奔鄯城而来。
战事初始倒还算顺利,直到听说鄯城守将换成了郭昕。郭昕久驻河西,吐蕃人也是跟他打过交道的,马重英倒未必有多瞧得起这员唐将,但由此判定:唐人必不肯主动撤守。
看起来战役的重头戏,还得在鄯城城下啊——
“前闻唐天子以其子齐王来守陇右,还以为纨绔之辈,不足论也,孰料倒有一战之勇。”
大将绮力卜藏安慰马重英道:“既是纨绔,不识我军之威,不敢轻易弃土,也在情理之中啊。只须顺利攻克鄯城,多杀唐人以耀威,则彼自然胆怯,或许进取鄯州要容易得多了。”
马重英提醒他说:“唐天子本自马上取天下,太宗皇帝何等英武不凡,几乎如同神佛一般,焉知其子孙中,不再出一个能武之人啊?即便唐上皇继位前,也是能骑烈马,于... -->>
吐蕃大论、大将朗达扎路恭(唐译达扎为悉诺逻或悉诺,故称论悉诺),汉名马重英。
虽然一手策划了至德年间对唐境的侵扰,不仅践躏陇右,抑且联合南诏掳掠川西,但事实上,马重英始终没有把唐朝当作吐蕃的敌人——他少年时代便仰慕中原文化,习读中国经典,还多次上奏赞普尺带丹珠,说唯有与唐朝和睦相处,才是吐蕃的长治久安之道。
自松赞干布时代起,吐蕃内部就逐渐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大集团,一是传统的苯教势力,一是先后接受文成公主、金城公主从中原带来,或者尺尊公主从尼婆罗带来的佛教信仰的新兴贵族。其中马重英既是和唐派的先锋,又得金城公主赐名,就此成为佛教集团的重要领军人物。
甚至于,当尺带丹珠遇刺后,马重英拥戴挲悉笼腊赞也即赤松德赞继位后,便诬弑主凶手是受苯教信徒指使,从而在吐蕃国内掀起了一场血腥的大清洗。
那么,他又为什么要屡屡兴兵,侵扰唐境呢?这是因为马重英敏锐地意识到,唐朝虽然表面仍很强盛,其实却已然走上下坡路了,中土尚可苟延,却恐难以久守西域。一股恐怖的力量即将从西方杀来,蹂躏佛教世界,直至侵犯吐蕃,目前唯有吐蕃才能肩负起扶持西域诸佛教国,将敌御之于葱岭之西的重任。
这既是一场护国之战,也是一场护教之战!
然而要唐朝主动退出西域,或者卖新赞普一个面子,允许吐蕃兵进入安西四镇,那绝对是天方夜谭。正好天宝年间,唐将擅自开启边衅,夺取了西海之滨的土地,导致吐蕃内部仇唐派势力大长,甚嚣尘上。于是马重英便利用这一舆论,以及安禄山谋叛的机会,谋图切断陇右,将唐军封堵在凤翔以东,以便吐蕃顺利成为西域各国之主。
天宝十年的怛罗斯之战,使马重英开始意识到危机步步逼近,就此开始谋划,至今已然整整八个年头了。
马重英确实比这年月绝大多数人都有远见,但依然受限于落后的交通和通讯水平,这才无意识地迈上了一条并无实际益处的艰难坎坷之路。事实上,怛罗斯之战既证明了唐朝的统治疆域已达极致,难以寸进,同时也宣告了伊斯兰世界的东扩即此告一段落。
就在怛罗斯战役前一年,通过大杰河之战,阿拔斯王朝(黑衣大食)正式崛起,代替倭马亚王朝(白衣大食)统治大半个伊斯兰世界,由此这个从呼罗珊起家的势力将统治中心正式移向西方。而在怛罗斯战役五年之后,阿拔斯王朝第一名将、呼罗珊总督阿布·穆斯林被处死,呼罗珊地区逐渐衰弱下去,直至分裂——已对西域构不成什么威胁了。
在原本的历史上,吐蕃确曾一度占据西域地区,但过大的疆域和过多的战事,反倒拖垮了这个充气般瞬间崛起的高原王国。而伊斯兰势力再谋东进,还得在吐蕃分裂和崩溃之后……
当然了,马重英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,而即便两世为人的李汲,也不可能考虑得如此长远。李汲前世虽然主修国史,对于世界史也是有一定认知的,他知道阿拔斯王朝的主攻方向是东罗马帝国和后倭马亚王朝,不会再向东方扩张势力,但……在他原本的时间线上,并没有怛罗斯之战啊,天晓得这扰动会不会影响到中亚乃至西亚的历史进程呢?
再者说了,他也不可能意识到,马重英欲取西域,是为了防止伊斯兰东侵……倘若知道,一定会拍拍对方的肩膀,说:“老兄你想太多了啦。”
宗教的传播,并不全然受国家武力的影响,说不定你吐蕃在夺占西域之后,也会从佛教转投伊斯兰教的怀抱呢,这谁说得准啊。至于疆域的扩张,即便阿拔斯王朝正处于上升期,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迈过葱岭来。
于是马重英的宏图大志,和李汲的小蝴蝶翅膀,就这样不期然对撞到了一起。
就马重英原本的谋划,是想要对唐朝徐徐施压,迫其放弃鄯城,然后吐蕃军再全力攻打鄯州的。为此曾多次遣人潜入唐境,散播流言,甚至于贿赂高升,要对方主动收缩兵力。奈何高升软弱而颟顸,只知秉持无为而治,不战不和不守不走——倒还不用他死——的策略。
——我只是留守而已啊,你要我主动放弃城池土地?我肩膀弱,扛不起这责任来,想要鄯城,那就自己来取好了。
听闻安禄山已死,唐朝也已收复两京,马重英不肯再等下去了,就此制定了三道攻打鄯城的策略,务求一举拿下,进而迫近鄯州。倘若唐朝为守鄯城而损失惨重,很可能连鄯州都被迫要放弃,则自己的第一步战略目标,就算顺利达成。倘若唐朝死守鄯州,那就趁机南并廓州,北向凉州,重创河西军,直接切断凉、甘之间的联系。
因而今秋战事的目的,不仅仅是一座鄯城,必须调发大军才有可能可成功。于是留尚结悉镇守逻些,马重英与另外两位大尚——尚息东赞、尚赞磨——联袂上阵,主力三万,辅军五万,浩浩荡荡杀奔鄯城而来。
战事初始倒还算顺利,直到听说鄯城守将换成了郭昕。郭昕久驻河西,吐蕃人也是跟他打过交道的,马重英倒未必有多瞧得起这员唐将,但由此判定:唐人必不肯主动撤守。
看起来战役的重头戏,还得在鄯城城下啊——
“前闻唐天子以其子齐王来守陇右,还以为纨绔之辈,不足论也,孰料倒有一战之勇。”
大将绮力卜藏安慰马重英道:“既是纨绔,不识我军之威,不敢轻易弃土,也在情理之中啊。只须顺利攻克鄯城,多杀唐人以耀威,则彼自然胆怯,或许进取鄯州要容易得多了。”
马重英提醒他说:“唐天子本自马上取天下,太宗皇帝何等英武不凡,几乎如同神佛一般,焉知其子孙中,不再出一个能武之人啊?即便唐上皇继位前,也是能骑烈马,于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