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www.bqg520.net,大宋不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冲泡方法。
像熟普洱,黑茶,乌龙茶,这些充分发酵的茶,用开水泡最好。
像绿茶,白茶这些轻发酵的茶,最好是用八十度的水。
至于半发酵的红茶,开水和八十度的水都行。
当然,凡事没有那么绝对,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。
北方还有一种民间泡法,叫:硬泡。
就是用凉开水泡茶。
三伏天里,中午吃完饭后将茶泡上,下午睡醒,提起水壶“吨吨吨”地喝上一顿,那叫个痛快。
李申之采用的冲泡法,最适合绿茶。
然而宋代的茶与绿茶还不太一样,如果硬要归类,大概是比绿茶更“绿”的茶。
绿茶气味清香,但是苦涩味道也重。想要泡好,对水温,冲泡时机的把握有很高的要求。
李申之选了两个小壶,便是为了控制水温。
冲泡绿茶最适宜的水温是八十度,那么比更绿的绿茶可以试试用六十度的水。
没有温度计,只能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思路,来按比例兑出合适的温度。
两个小壶,一壶开水,一壶常温水,同时倒到大壶里面。
开水温度一百度,常温水温度二十度,按一比一混合以后,刚好就是六十度的水。
茶具是伴随着茶叶的冲泡方式发展的,建盏的没落是因为斗茶的没落。
随着冲泡技术发展出来的新一代茶具,叫盖碗。
一个托盘,一个茶碗,一个盖子。
茶碗放在托盘上,投入茶叶,将水冲入,盖上盖子,然后盖子与茶碗错开一道缝儿,将茶汤倒出来饮用。
对冲泡时间的把握很重要,就像炒菜的火候一样。
口头教不会,只能自己多冲多泡多体会。
茶碗没有盖子,李申之用小盘子权且当盖子用,凭自己多年业余茶友的手感,冲泡出了第一碗茶。
李申之先自己喝了一杯,清香略有不足,苦涩也略重了些,不过好歹有了一丝记忆中的影子。
张博士好奇地抢走一杯喝下,闭着眼睛细细品味了片刻,想说什么,却没有开口。
陆陆续续倒了几杯,陆游一杯,岳银瓶一杯,金儿一杯,李修缘一杯,薛管家一杯。
就连两个丫鬟都各自分了一杯。
“味道怎么样?”李申之有些小忐忑。
众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评判。
不是同一个话语体系,以往评茶的判词用不上啊。
岳银瓶心直口快,说道:“茶汤倒是翠绿鲜亮,清澈见底。”
张博士品了一会,说道:“味道鲜爽有力,倒是别有一番风味。”
陆游说道:“清香扑鼻,就是没有他物遮掩,苦涩味有点重。”
这时金儿说话了:“我怎么感觉喉头发甜呢?是我刚才吃糖的缘故吗?”
听到这里,李申之心中大定,绿茶基本成了。
“那叫回甘。”李申之心情大好,又给每人都倒了一杯:“再尝尝,这每一泡的味道都略有差异。”
回甘是绿茶最主要的评判标准之一,有回甘,说明茶不错,泡法也对。
一般来说,绿茶泡上三五泡也就乏了,再泡水气太重,没味道。但是今天李申之用的是六十度的水,泡上六七泡都没问题。
李申之说道:“此茶到底还是差了点感觉。若是鲜茶加工之时便用上我的办法,味道还能好上十倍。”
其他人不过是憧憬一下传说中的好茶,张博士却两眼放光,激动道:“公子如果所言不虚,我茗香苑的茶将价比黄金。”
“嘶……”众人听到这样的评语,才算是回过味儿来,才明白其中巨大的商业价值。
最先表态的是薛管家:“少爷,这制茶的工艺……”
李申之说道:“想要制茶,还要等到来年春天,等新茶采集的时候,用铁锅炒青。剩下的工序不需要大变。”
唐宋时期的茶,与明清时期的茶,最大的区别在于杀青的工艺。
唐宋之前的茶用“蒸青”,顾名思义是用蒸汽杀青。明清之后用炒青,也就是用铁锅烧菜一般杀青。
鲜茶的杀青,要猛而快,这样才能在保证最美鲜香的前提下,去除苦涩味道。
蒸青力度不够,为了保留鲜香味道,不得不保留苦涩的味道,是以冲泡的方法没有流行开来。
在宋代,铁锅才刚刚普及,炒菜还没大范围流行开,茶叶制作的科技树没有点亮炒青的技能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到了后来,甚至还开发出了热风杀青,微波杀青的新技术。
这本就是一层窗户纸,一点就破。
听李申之憧憬完,众人忽然觉得斗茶就不香了。
最郁闷的要数张博士,默默地低头叹息,我要这无影手有何用……
……
“来,喝酒!”
硬菜流水价地端上来,喝茶便显得不合时宜。
冲泡法的茶,适合搭配糕点。真要喝茶,也是硬菜吃完以后,解腻用的。
李申之与陆游坐了一桌,喝酒吃菜。薛管家跟着一起,算是陪客,也顺便照顾他们。
李申之在吃喝上还不敢太放肆,肠胃的恢复需要按月来计算,急不得。
岳银... -->>
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冲泡方法。
像熟普洱,黑茶,乌龙茶,这些充分发酵的茶,用开水泡最好。
像绿茶,白茶这些轻发酵的茶,最好是用八十度的水。
至于半发酵的红茶,开水和八十度的水都行。
当然,凡事没有那么绝对,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。
北方还有一种民间泡法,叫:硬泡。
就是用凉开水泡茶。
三伏天里,中午吃完饭后将茶泡上,下午睡醒,提起水壶“吨吨吨”地喝上一顿,那叫个痛快。
李申之采用的冲泡法,最适合绿茶。
然而宋代的茶与绿茶还不太一样,如果硬要归类,大概是比绿茶更“绿”的茶。
绿茶气味清香,但是苦涩味道也重。想要泡好,对水温,冲泡时机的把握有很高的要求。
李申之选了两个小壶,便是为了控制水温。
冲泡绿茶最适宜的水温是八十度,那么比更绿的绿茶可以试试用六十度的水。
没有温度计,只能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思路,来按比例兑出合适的温度。
两个小壶,一壶开水,一壶常温水,同时倒到大壶里面。
开水温度一百度,常温水温度二十度,按一比一混合以后,刚好就是六十度的水。
茶具是伴随着茶叶的冲泡方式发展的,建盏的没落是因为斗茶的没落。
随着冲泡技术发展出来的新一代茶具,叫盖碗。
一个托盘,一个茶碗,一个盖子。
茶碗放在托盘上,投入茶叶,将水冲入,盖上盖子,然后盖子与茶碗错开一道缝儿,将茶汤倒出来饮用。
对冲泡时间的把握很重要,就像炒菜的火候一样。
口头教不会,只能自己多冲多泡多体会。
茶碗没有盖子,李申之用小盘子权且当盖子用,凭自己多年业余茶友的手感,冲泡出了第一碗茶。
李申之先自己喝了一杯,清香略有不足,苦涩也略重了些,不过好歹有了一丝记忆中的影子。
张博士好奇地抢走一杯喝下,闭着眼睛细细品味了片刻,想说什么,却没有开口。
陆陆续续倒了几杯,陆游一杯,岳银瓶一杯,金儿一杯,李修缘一杯,薛管家一杯。
就连两个丫鬟都各自分了一杯。
“味道怎么样?”李申之有些小忐忑。
众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评判。
不是同一个话语体系,以往评茶的判词用不上啊。
岳银瓶心直口快,说道:“茶汤倒是翠绿鲜亮,清澈见底。”
张博士品了一会,说道:“味道鲜爽有力,倒是别有一番风味。”
陆游说道:“清香扑鼻,就是没有他物遮掩,苦涩味有点重。”
这时金儿说话了:“我怎么感觉喉头发甜呢?是我刚才吃糖的缘故吗?”
听到这里,李申之心中大定,绿茶基本成了。
“那叫回甘。”李申之心情大好,又给每人都倒了一杯:“再尝尝,这每一泡的味道都略有差异。”
回甘是绿茶最主要的评判标准之一,有回甘,说明茶不错,泡法也对。
一般来说,绿茶泡上三五泡也就乏了,再泡水气太重,没味道。但是今天李申之用的是六十度的水,泡上六七泡都没问题。
李申之说道:“此茶到底还是差了点感觉。若是鲜茶加工之时便用上我的办法,味道还能好上十倍。”
其他人不过是憧憬一下传说中的好茶,张博士却两眼放光,激动道:“公子如果所言不虚,我茗香苑的茶将价比黄金。”
“嘶……”众人听到这样的评语,才算是回过味儿来,才明白其中巨大的商业价值。
最先表态的是薛管家:“少爷,这制茶的工艺……”
李申之说道:“想要制茶,还要等到来年春天,等新茶采集的时候,用铁锅炒青。剩下的工序不需要大变。”
唐宋时期的茶,与明清时期的茶,最大的区别在于杀青的工艺。
唐宋之前的茶用“蒸青”,顾名思义是用蒸汽杀青。明清之后用炒青,也就是用铁锅烧菜一般杀青。
鲜茶的杀青,要猛而快,这样才能在保证最美鲜香的前提下,去除苦涩味道。
蒸青力度不够,为了保留鲜香味道,不得不保留苦涩的味道,是以冲泡的方法没有流行开来。
在宋代,铁锅才刚刚普及,炒菜还没大范围流行开,茶叶制作的科技树没有点亮炒青的技能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到了后来,甚至还开发出了热风杀青,微波杀青的新技术。
这本就是一层窗户纸,一点就破。
听李申之憧憬完,众人忽然觉得斗茶就不香了。
最郁闷的要数张博士,默默地低头叹息,我要这无影手有何用……
……
“来,喝酒!”
硬菜流水价地端上来,喝茶便显得不合时宜。
冲泡法的茶,适合搭配糕点。真要喝茶,也是硬菜吃完以后,解腻用的。
李申之与陆游坐了一桌,喝酒吃菜。薛管家跟着一起,算是陪客,也顺便照顾他们。
李申之在吃喝上还不敢太放肆,肠胃的恢复需要按月来计算,急不得。
岳银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