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www.bqg520.net,[综]以剑证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随着时间的推移,一年再一年,一年复一年,三年匆匆而过,到了天和六年时,杨素越发觉得宇文护就要走到尽头,宇文邕很有可能随时都会动手除了宇文护。
那么他作为宇文护手下的官员势必也会受到打压,可是他并不能因为看出了什么,就主动先一步投入宇文邕手下,其中牵扯颇多,先说一条便是缺乏时机。
杨素总不能直接凑上去,尽管忠君一词在这个年代就像是传说,但他也不能表现出来看到旧主快不行了就立即给自己找下家,皇帝也不需要这样聪明的臣子。
对此,杨素把握得很精准,他需要一个时机,可他暂且并没有看到好的时机。
而且也不仅仅是因为没有时机,主动投入宇文邕的手下,这一点日后总会为人所知,他必须考量宇文邕是否值得他表明立场。
“小云,我从宫中确定了一个秘密消息。”
杨素在书房中说起此事时,他也说不清究竟是什么心情。“四年前蜀郡公卫元嵩上书,曾言佛教于国无益,希望朝廷可以下旨严禁佛门势力继续扩张。宇文护本没有把点放在心上,今日我却确认了宇文邕有意欲行灭佛之事。”
云善渊并不意外,史上的三武灭佛,其中就有周武帝宇文邕。
然而,如今宇文邕尚未大权在握,杨素得到这个消息确实算得上是秘密。只因不谈民间信奉佛教之人,朝中权贵与佛门的关系就不简单。宇文邕想要灭佛,他触动的利益可不小。
“僧尼不织不耕,毋须徭役,更是不必纳税。回溯北魏末年,就已经有寺院三万余所,佛徒人数有二百万,已经占据北魏人口十五分之一。
宇文邕如果心有大志,他想要强大北周,不论是从经济方面考量,还是从人口农耕徭役方面考量,不让佛门扩张下去是必然之势。”
杨素何尝不知宇文邕的意图从大局上来看是对的,但是佛门并非清静之地,寺庙背后多少都有权贵的影子。何况还涉及到了慈航静斋,那就是一间尼姑庙,灭佛之举可不就是丝毫不把她们放在眼中。
“将来,宇文邕的此举一出,就是彻底站到了慈航静斋的对立面,他也是很有勇气。”
云善渊并未亲眼一见宇文邕,可是从杨素这三年来所说的朝野之事中,她得知了朝中各派势力,并且也能经此做出不少判断。
“如果宇文邕是个无用之人,或者说他心无谋略,那么他又怎么会蛰伏了这些年。他算得是一个卧薪尝胆的皇帝,又怎么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慈航静斋,他看不上所谓的代天择主。当宇文邕掌握实权的那一天,便就是内外兼治之日。只是,如此一来,杨叔并不少适合主动向其示好了。”
杨素得知消息后的心情复杂也正在于此。他也对宇文邕生出了一丝佩服,须知如今的权贵门阀世家没有几个敢不把慈航静斋放在眼里,更不提完全不顾及慈航静斋的存在想要行灭佛之事。
可是也正因如此,杨素不能主动投向宇文邕,他不能如此直接表明立场,否则就对他所谋求的大局有碍,会让有心人盯上他,这个有心人可能是慈航静斋,也会是想要借慈航静斋一力的人。
当宇文邕手握大权,杨素不得不为自己寻求一条出路,而继续在他手下做事,这就是另一番说辞了。
云善渊看着杨素,她可以理解这种复杂的心情,但是他们两人想要求得与慈航静斋与魔门一争,需要储备的钱财与势力都要暗中积蓄进行,所以这份密谋可能会要潜行几十年才行,慢慢渗透且不动声色。
在此之前,杨素不能表明立场,甚至可能在某一段时间,如果有必要或者形势所趋,他会先辅佐一个亲近慈航静斋的皇帝。
“杨叔,既然宇文邕有了这样的心思,我们也就看看将来他会有什么结果。灭佛一举,必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,即便朝堂上无人会明着反驳,但却能牵出水面下的众多势力,那是我们摸清形势的好机会。”
投石问路,宇文邕何尝不是那颗石子。
杨素明白这个道理,谋求天下不是请客吃饭,更不是意气用事。它从来都是充斥着勾心斗角,有时是看得见的流血厮杀,有时是看不见的刀光剑影。
“心慈手软就别谋算天下,好在你我都算不得真的仁善之人。”
云善渊缓缓点头,既然一脚踏入了这个乱世,她就已经做好了准备。
这时,书房的门被敲响了。
管家一脸急色地说到,“少爷,汾州出事了!”
云善渊与杨素听到汾州一词,都是脸色一变。
杨素一家住长安,而他的父亲杨敷进爵为公,出任汾州刺史,管辖汾州诸军事。汾州正在北周与北齐的交界处,如今这一句汾州出事了,可不就是杨敷出事了。
“父亲怎么了!”杨素霍然站起身来,他问的是站在管家身后的小兵。
这位小兵脸上尽是土灰,他此当即流下了两行眼泪,“齐国的段孝先率众五万来攻城,这场进攻来得太过突然,城池中只有几千兵马,根本无法抵抗。
杨大人死守城池,向齐公宪总兵请求支援,可是那个姓齐的惧怕段孝先,迟迟不来救援。三日后粮食耗尽,杨大人领着剩下的残兵冲出城池突围,与段孝先在城外死战,最后耗尽弓箭,其余士兵都战死,杨大人被段孝先擒带回齐国了。
杨大人出城死战前命我回长安给您带一句话,他宁死不屈,请您务必以大局为重,切莫只身犯险做出傻事。”
杨素闻言猛地脚下踉跄地朝后一退,他的父亲杨敷与他其实不同。
杨敷忠于北周,为人忠烈,此次他被擒,只会是宁可自缢而死,也绝不会为齐国所用,更是不会行妥协之事。
这句遗言让杨素切莫只身犯险,说的则是杨敷死在北齐之后,让杨素不要冲动地冒险进入齐国找回杨敷的尸体。
杨素一下坐到了椅子上,他的眼角渗出了泪光,“父亲,你让我别做傻事,你又何尝不傻!”
云善渊在心中一叹,她与杨敷只见过一次。
杨素的心思太深,他与杨敷的理念处事都不相同,他想要做的事情也瞒着杨敷。杨素收留了一个远方侄女,杨敷自是知道有没有这样一门亲戚,但他什么也没多言,更是对无亲无故的云善渊表达出了善意。她想要留在杨府都可以,将来杨家也会是她的依靠。
“这场战事太过突然,但朝廷马上也会得知消息。杨叔还要想好应对之法。”
云善渊此话不是废话,杨敷被擒,汾州大败,没有去支援的齐公宪必会被问罪,可是死守的杨敷却不一定会落得好名声。
杨素微微点头,他闭着眼睛默默将心中的悲伤之情压下,“我知道,恐怕一时片刻难以为父亲正名。而他却是要死在齐国,我连尸体都寻不得!”
云善渊沉默了一会说到,“杨叔,不如我走一次北齐。”
“不妥,这太冒险了,你对北齐并不熟悉。”
杨素并无这样的想法,杨敷即便是死了,想要带走他的尸体也不容易。死者已矣,即便死的是他的父亲,但他也不能往里面再折了活着的人。
云善渊却是觉得该走这一次,“杨叔,我并非全为了杨大人。我在北周留了三年,您将所知之事都传授于我,可是布局天下绕不开北齐,我想去那里看一看。”
杨素看向云善渊,他叹了一口气。
一贯谋算颇多的他,并不想深究云善渊究竟为何而去北齐,他怎能不明白若非为了杨敷,这并不是了解北齐的好时候。
两人相处了三年,此刻杨素是真的将云善渊认作了亲人,“小云,谢谢了。”
第七章
云善渊从北周的长安出发,抵达北齐的都城邺城,耗费了一... -->>
随着时间的推移,一年再一年,一年复一年,三年匆匆而过,到了天和六年时,杨素越发觉得宇文护就要走到尽头,宇文邕很有可能随时都会动手除了宇文护。
那么他作为宇文护手下的官员势必也会受到打压,可是他并不能因为看出了什么,就主动先一步投入宇文邕手下,其中牵扯颇多,先说一条便是缺乏时机。
杨素总不能直接凑上去,尽管忠君一词在这个年代就像是传说,但他也不能表现出来看到旧主快不行了就立即给自己找下家,皇帝也不需要这样聪明的臣子。
对此,杨素把握得很精准,他需要一个时机,可他暂且并没有看到好的时机。
而且也不仅仅是因为没有时机,主动投入宇文邕的手下,这一点日后总会为人所知,他必须考量宇文邕是否值得他表明立场。
“小云,我从宫中确定了一个秘密消息。”
杨素在书房中说起此事时,他也说不清究竟是什么心情。“四年前蜀郡公卫元嵩上书,曾言佛教于国无益,希望朝廷可以下旨严禁佛门势力继续扩张。宇文护本没有把点放在心上,今日我却确认了宇文邕有意欲行灭佛之事。”
云善渊并不意外,史上的三武灭佛,其中就有周武帝宇文邕。
然而,如今宇文邕尚未大权在握,杨素得到这个消息确实算得上是秘密。只因不谈民间信奉佛教之人,朝中权贵与佛门的关系就不简单。宇文邕想要灭佛,他触动的利益可不小。
“僧尼不织不耕,毋须徭役,更是不必纳税。回溯北魏末年,就已经有寺院三万余所,佛徒人数有二百万,已经占据北魏人口十五分之一。
宇文邕如果心有大志,他想要强大北周,不论是从经济方面考量,还是从人口农耕徭役方面考量,不让佛门扩张下去是必然之势。”
杨素何尝不知宇文邕的意图从大局上来看是对的,但是佛门并非清静之地,寺庙背后多少都有权贵的影子。何况还涉及到了慈航静斋,那就是一间尼姑庙,灭佛之举可不就是丝毫不把她们放在眼中。
“将来,宇文邕的此举一出,就是彻底站到了慈航静斋的对立面,他也是很有勇气。”
云善渊并未亲眼一见宇文邕,可是从杨素这三年来所说的朝野之事中,她得知了朝中各派势力,并且也能经此做出不少判断。
“如果宇文邕是个无用之人,或者说他心无谋略,那么他又怎么会蛰伏了这些年。他算得是一个卧薪尝胆的皇帝,又怎么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慈航静斋,他看不上所谓的代天择主。当宇文邕掌握实权的那一天,便就是内外兼治之日。只是,如此一来,杨叔并不少适合主动向其示好了。”
杨素得知消息后的心情复杂也正在于此。他也对宇文邕生出了一丝佩服,须知如今的权贵门阀世家没有几个敢不把慈航静斋放在眼里,更不提完全不顾及慈航静斋的存在想要行灭佛之事。
可是也正因如此,杨素不能主动投向宇文邕,他不能如此直接表明立场,否则就对他所谋求的大局有碍,会让有心人盯上他,这个有心人可能是慈航静斋,也会是想要借慈航静斋一力的人。
当宇文邕手握大权,杨素不得不为自己寻求一条出路,而继续在他手下做事,这就是另一番说辞了。
云善渊看着杨素,她可以理解这种复杂的心情,但是他们两人想要求得与慈航静斋与魔门一争,需要储备的钱财与势力都要暗中积蓄进行,所以这份密谋可能会要潜行几十年才行,慢慢渗透且不动声色。
在此之前,杨素不能表明立场,甚至可能在某一段时间,如果有必要或者形势所趋,他会先辅佐一个亲近慈航静斋的皇帝。
“杨叔,既然宇文邕有了这样的心思,我们也就看看将来他会有什么结果。灭佛一举,必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,即便朝堂上无人会明着反驳,但却能牵出水面下的众多势力,那是我们摸清形势的好机会。”
投石问路,宇文邕何尝不是那颗石子。
杨素明白这个道理,谋求天下不是请客吃饭,更不是意气用事。它从来都是充斥着勾心斗角,有时是看得见的流血厮杀,有时是看不见的刀光剑影。
“心慈手软就别谋算天下,好在你我都算不得真的仁善之人。”
云善渊缓缓点头,既然一脚踏入了这个乱世,她就已经做好了准备。
这时,书房的门被敲响了。
管家一脸急色地说到,“少爷,汾州出事了!”
云善渊与杨素听到汾州一词,都是脸色一变。
杨素一家住长安,而他的父亲杨敷进爵为公,出任汾州刺史,管辖汾州诸军事。汾州正在北周与北齐的交界处,如今这一句汾州出事了,可不就是杨敷出事了。
“父亲怎么了!”杨素霍然站起身来,他问的是站在管家身后的小兵。
这位小兵脸上尽是土灰,他此当即流下了两行眼泪,“齐国的段孝先率众五万来攻城,这场进攻来得太过突然,城池中只有几千兵马,根本无法抵抗。
杨大人死守城池,向齐公宪总兵请求支援,可是那个姓齐的惧怕段孝先,迟迟不来救援。三日后粮食耗尽,杨大人领着剩下的残兵冲出城池突围,与段孝先在城外死战,最后耗尽弓箭,其余士兵都战死,杨大人被段孝先擒带回齐国了。
杨大人出城死战前命我回长安给您带一句话,他宁死不屈,请您务必以大局为重,切莫只身犯险做出傻事。”
杨素闻言猛地脚下踉跄地朝后一退,他的父亲杨敷与他其实不同。
杨敷忠于北周,为人忠烈,此次他被擒,只会是宁可自缢而死,也绝不会为齐国所用,更是不会行妥协之事。
这句遗言让杨素切莫只身犯险,说的则是杨敷死在北齐之后,让杨素不要冲动地冒险进入齐国找回杨敷的尸体。
杨素一下坐到了椅子上,他的眼角渗出了泪光,“父亲,你让我别做傻事,你又何尝不傻!”
云善渊在心中一叹,她与杨敷只见过一次。
杨素的心思太深,他与杨敷的理念处事都不相同,他想要做的事情也瞒着杨敷。杨素收留了一个远方侄女,杨敷自是知道有没有这样一门亲戚,但他什么也没多言,更是对无亲无故的云善渊表达出了善意。她想要留在杨府都可以,将来杨家也会是她的依靠。
“这场战事太过突然,但朝廷马上也会得知消息。杨叔还要想好应对之法。”
云善渊此话不是废话,杨敷被擒,汾州大败,没有去支援的齐公宪必会被问罪,可是死守的杨敷却不一定会落得好名声。
杨素微微点头,他闭着眼睛默默将心中的悲伤之情压下,“我知道,恐怕一时片刻难以为父亲正名。而他却是要死在齐国,我连尸体都寻不得!”
云善渊沉默了一会说到,“杨叔,不如我走一次北齐。”
“不妥,这太冒险了,你对北齐并不熟悉。”
杨素并无这样的想法,杨敷即便是死了,想要带走他的尸体也不容易。死者已矣,即便死的是他的父亲,但他也不能往里面再折了活着的人。
云善渊却是觉得该走这一次,“杨叔,我并非全为了杨大人。我在北周留了三年,您将所知之事都传授于我,可是布局天下绕不开北齐,我想去那里看一看。”
杨素看向云善渊,他叹了一口气。
一贯谋算颇多的他,并不想深究云善渊究竟为何而去北齐,他怎能不明白若非为了杨敷,这并不是了解北齐的好时候。
两人相处了三年,此刻杨素是真的将云善渊认作了亲人,“小云,谢谢了。”
第七章
云善渊从北周的长安出发,抵达北齐的都城邺城,耗费了一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